福建茶歷史悠久,源于漢朝,至宋朝時,在國內已達到首屈一指的地位。18世紀從武夷山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是繼絲綢之路之后中歐之間重要的陸路貿易通道,被譽為偉大的“世紀動脈”。
“福建是中國***的特種茶產區,烏龍茶、紅茶、白茶及花茶各顯優勢,推動了茶業的繁榮與發展?!备=ㄊ「笔¢L黃琪玉如是說。山清水秀的福建,茶樹品種資源極為豐富,擁有***茶樹良種26個、省級良種18個,無性系良種推廣面積達96%以上,遠高于全國46%的平均水平。
今年2月頒布的《福建省農業廳關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特色現代農業的意見》指出,福建要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動武夷巖茶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劃設50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多年來,福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優勢茶類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了閩南安溪鐵觀音烏龍茶、閩北武夷巖茶烏龍茶區、閩東綠(紅)茶區以及閩西北多茶類產區。
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的閩南烏龍茶,香高韻長、醇厚甘鮮;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烏龍茶,香氣馥郁、巖韻明顯,二者相對穩定地占據著各自的市場份額。此外,三明針螺型綠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福州茉莉花茶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加工工藝,也各自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福建是世界公認的紅茶之祖,以產于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為代表小種紅茶,以及以坦洋工夫、白琳工夫與政和工夫等傳統三大工夫為代表的工夫紅茶,是紅茶里的***茶類,有著忠實的消費者。紅茶“新寵”金駿眉在2007年投放市場之后,迅速成為高端紅茶的象征被廣泛接受,拉動了國內紅茶市場的復興。
為了擴大閩茶文化內涵,福建發揮與臺灣茶同根、種同源、藝同師、技同門的優勢,以臺灣農民創業園為平臺,促進兩岸茶葉交流合作。漳平市“臺灣農民創業園”現有茶園5.5萬畝,入園茶企業48家,涉及臺商近500人,被譽為“祖國大陸的阿里山”。
另外,政府還鼓勵茶區新品種選育,從2012年起省級財政對上一年度獲得***、省級審定的茶樹新品種,分別給予選育單位一次性獎勵50萬元和30萬元。如今全省無性系良種推廣面積達95%以上,遠高于全國46%的平均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全省平均茶葉畝產為***。
一直以來,福建省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茶葉質量的安全問題,我省從2008年起連續10年實施現代茶業項目,重點支持安溪、武夷山、福鼎、福安等多個茶業基礎條件好、產業規模大的茶葉主產區發展優質、安全、***茶業,促進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生態茶園建設方面,采取了“6+1”模式,即種樹、留草、疏水、培肥、改土、筑路+綠色防控,營造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域小氣候,改善和促進茶園生態平衡,增強茶樹防御病蟲害能力,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為了提升茶葉加工能力工程,近年來不斷加大資金扶持數百家茶葉企業采購單臺價格在30萬元以上的生產加工設備,購置茶葉初制、精制或深加工成套生產線,配置高端檢測儀器設備,開展設備升級換代,提高茶葉衛生質量水平。
在建設現代茶莊園方面,2013年我省安排省級資金1000萬元開展現代茶莊園試點建設工作,首批在武夷星、華祥苑、品品香等1 0家茶葉企業(含大田九道山現代茶莊園),建設集“生產、加工、營銷、品牌、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具有文化底蘊和豐富內涵的現代茶莊園,展示生態、休閑、旅游茶業之路,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
福建農業廳多次開展“倡導茶園不用化學農藥,加快促進茶產業綠色發展”行動,督促茶農實施生態、農藝、物理、生物等綜合治理措施,修復茶園生態系統和生物群落系統,每年建設一批不用化學農藥示范茶園,力爭到2022年基本實現全省茶園不用化學農藥,打造茶產業綠色發展模式。
福建省還不斷加大對茶產業的監管整治力度,推進茶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從源頭抓起,讓茶葉實現“一品一碼”、標識銷售、全程追溯?!安扇≡搭^管理、過程監控、產品溯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茶葉產品的安全性得以切實提高,可以說福建茶是安全茶、健康茶、放心茶?!备=ㄊ∞r業廳廳長黃華康說。
目前,我省茶葉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經全部納入省級可追溯平臺管理,農業廳為龍頭企業、示范社統一購買可追溯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統一購置配備專用的追溯碼打印機、條碼掃描槍,并組織茶葉類龍頭企業、示范社開展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統軟件和相關配套設備操作與使用的培訓。
另外,政府將持續推進茶葉“三品一標”認證,并設立省級現代農業貸款擔?;?,將符合條件的茶葉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納入扶持范圍。支持農民合作社、茶葉行業協會建立茶葉生產擔?;?,為成員提供貸款擔保服務,縣級財政為茶葉生產擔?;鹱⑷胍欢ū壤娘L險補償金,目前,福安、永春、大田、漳平、華安等多個市(縣)被評為全省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
自2008年實施現代茶業項目以來,茶葉產業一直是福建省的重點產業,為了促進生態茶園建設,福建省政府釋放發布了多項利好政策,如今全省茶園面積穩定在360萬畝、毛茶產量40萬噸的基礎上。目前,以安溪縣為代表的現代茶產業體系、莊園正逐步完善,未來,福建省將進一步推進***現代茶業產業園建設。
注重品牌創建、品牌宣傳是福建茶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也是福建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站得住、叫得響的重要原因。在打造品牌方面,福建省有效地將地域品牌提升與企業品牌創建相結合,通過擴大地域品牌影響力帶動企業品牌的創建,而眾多企業品牌的塑造與壯大,又極大地支撐起地域品牌的整體形象。
在宣傳品牌方面,福建茶充分借助媒體力量開展農產品宣傳推介,持續加大特色產業的宣傳力度。組織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交會、全國綠博會等知名展會,持續開展各式宣傳活動,不斷提升閩茶的知名度、影響力。自2016年5月以來,福建已組織多次“閩茶海絲行”活動,遠赴歐洲和東南亞***開展茶文化宣傳推介、經貿洽談活動,簽訂經貿合同14億元、合作意向25億元,搭起了福建茶企與“海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平臺。
為了加大地域品牌的建設,支持烏龍茶、紅茶、綠茶、白茶、茉莉花茶等優勢區域品牌進一步做強做大,對工商部門新認定的***,省級財政給予了一次性30萬元的鼓勵;為了鼓勵茶葉企業、農民合作社整合資源和市場,組建產銷聯盟或產銷集團,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上市,對進入上市輔導期的茶葉類龍頭企業,省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目前,福建省已形成諸多頗具影響力的茶葉品牌。
近年來,龍頭企業隊伍不斷擴大,成為茶產業的***發展動力之一。天福茗茶、八馬、華祥苑、武夷星、品品香、春倫等茶葉龍頭企業在茶葉精制加工方面為福建茶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大閩食品(漳州)有限公司、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茶葉企業在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茶有效成分的深加工方面不斷突破與創新,成為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2018年,全省將全力培育10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100家年產值1億元以上的茶葉精制和深加工企業,建成100條茶葉精深加工自動化生產線,對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將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工業穩定增長十二條措施的通知》給予技改資金補助。
未來,福建茶產業將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為主線,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調動廣大茶農的積極性、創造性,大力推進茶葉一二三產業融合,力爭在2018年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干億元,形成現代化茶產業體系,為閩茶走出中國,成就***地域品牌、企業品牌夯實基礎。